莫让“大凉山”网红卖惨带货凉了公益的心

0
回复
2356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27

主题

42

帖子

4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94
发表于 2023-6-2 22: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大凉山,利用视频平台包装网红牟利,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近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凉山州某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本地人,外省很多人都跑到大凉山拍摄这种视频,其中利益巨大,“很多人发了财”。但是,当地有关部门对这种现象的监管又存在一定难度。

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持续深入,大凉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而在一些网红的眼中,知名度和关注度就是流量的代名词。不知不觉间,形形色色的网络直播锁定大凉山,其中不乏一些高举公益大旗,把镜头对准“贫困”的直播团队。

2021年4月,被认为是大凉山网红最早的推手之一的韩某,因虚构大凉山贫困,从事网络直播带货牟利,被凉山州警方行政拘留。在其操作过程中,“卖惨”是直播的核心情节,“带货”是直播的最终目的。为了卖惨,其直播团队不惜写脚本、搭窝棚,孩子哭不出来就掐,新房子不够惨就不用,而售卖的许多“本地土特产”则来自云南等地。

网友的恻隐之心让直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介绍,韩某团队每月销售额可达八九十万元,收入不菲。

韩某在大凉山的经历,是一个集合了假公益、假助农以及如何包装打造网红卖货牟利的典型样本。他虽已退出大凉山,但其打造网红的模式却依然存在着,并已迭代升级。如今,在各大视频平台,活跃着很多带有“大凉山”标签的网红,其操作模式与韩某并无二致。

爱心善举,守望相助,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网络直播访真贫、探真苦,并借助公益带货的方式助力扶贫和乡村振兴,本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公益带货的巨大收益让一些贪得无厌之徒看到了从中渔利的巨大空间。正是由于线上和线下存在信息差,这些“伪慈善”团队就假造贫困的“盆景”,伪造悲惨的故事,甚至不惜拉未成年人入镜,编造出诸如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孤独无依等种种谎言,以骗取眼泪和同情。当然,骗取同情只是手段,借助爱心捐赠和公益带货赚取利益才是根本目的。

借公益之名,行骗财之实,韩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近年来,伪公益、伪慈善案件频频出现。几年前就曾经出现给老乡们发人民币摆拍,短视频拍完后再把钱收回来的闹剧。近些年又有“资助老人3000元,摆拍后收回2800元”的奇闻。不管手段有多么不一样,最终的效果都无一例外——妨害了真扶贫、伤害了真善心。

正是由于慈善事业在公众心中的高尚地位,公益慈善的公信力也往往“易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就是要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机制化举措,使慈善事业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下运行。

无论如何,“假恶丑”的现象在文明的社会当中都不应有生存的空间。“大凉山”卖惨带货伪公益的出现,对大凉山的形象和公益直播带货都具有较大杀伤力,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惩处肇事者,使受伤的善心得以慰藉。同时,直播平台也应加强甄别和监管,对于那些以谎言骗取同情心的网红,要彻底铲除,杜绝换个马甲重出江湖的现象。

同时,广大网友也应提高甄别能力,切不可因为直播中展现的状况太过悲惨而不加思索地爱心萌发,甚至随意转发或打赏。

社会生活中的凡心善举不可或缺,但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公益活动或捐款给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维护好良性健康的公益环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鼎经纪人

Powered by wanghongwang X3.4  © 2001-2023 Comsenz Inc.   网络经纪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CP证:粤ICP备1302661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40196